学术论文标志性学术成果    | 
成果简称(  |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  | 自我评价  | 
原子核形变结构及重离子核反应的理论研究  | 本成果基于最新更新的在国际、国内均具有较高影响的“两步模型”、“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投影壳模型”首次分析了核结构、核反应及超重核合成理论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并给出了有意义的预言结果,对于探究超重核合成截面、高密物质对称能及核形变结构有重要理论研究意义,对相关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 
序号  | 论文题目  | DOI号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会议名称  | 发表 时间  | 署名情况  | 境外 合作  |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30字)  | 
1  | 多主壳投影后变分方法及其在psd壳的初步计算  | 10.1360/SSPMA-2019-0376  | 图雅  | 图雅  |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202003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发展了VAP新方法, 实现在同一原子核中正负宇称态核谱的完整描述。  | 
2  | 基于库仑能经验公式及质量模型对库仑置换能的系统学研究  | 10.1360/SSPMA-2019-0341  | 孟宇航(研究生)    | 王小保    |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202005  | 第一作者  | 否  | 结合原子核结合能的实验数据, 对含不同修正项的库仑能进行分析。  | 
3  | First investigation of hypernuclei in   reactions via analysis of emitted bremsstrahlung photons  | 10.1103/PhysRevC.99.064614  | 刘新(研究生)  | 刘玲  | PHYSICAL REVIEW C  | 2019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是  | 首次研究了含有超核的核反应中韧致辐射光子的辐射可能性。  | 
4  | Residue cross sections of 50Ti-induced   fusion reactions based on the two-step model  | 10.1140/epja/i2016-16035-0  | 刘玲  | 沈彩万  |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A  | 2016  | 第一作者  | 否  | 利用two-step模型首次预言50Ti诱发的超重核合成的激发能、截面。  | 
5  | KN 势对重离子碰撞中 K 介子产生的影响  | 10.1360/SSPMA2016-00433  | 李淼(研究生)  | 刘玲  |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201703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引入KN势,研究其对K介子产额和直接流、椭圆流的影响。  | 
6  | πN势对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集体流的影响  | 10.1360/SSPMA2016-00446  | 邹丽艳(研究生)  | 刘玲  | 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201706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在UrQMD模型中加入πN势,研究它对π+和π−介子集体流的影响。  | 
7  | Beyond-mean-field effects on nuclear   triaxiality  | 10.1103/PhysRevC.95.064316  | 图雅  | 图雅  | PHYSICAL REVIEW C  | 201706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应用PTES计算钨同位素核三轴性的超越平均场效应。  | 
8  |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ation-after-projection approach in   calculations with a time-odd Hartree-Fock mean field  | 10.1103/PhysRevC.95.064307  | 图雅  | 图雅  | PHYSICAL REVIEW C  | 201706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在HF平均场中发展投影后变分法,首次成功计算能级的Hessian矩阵。  | 
成果简称  |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  | 自我评价  | 
合金和金属薄膜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 本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合金化及温度对合金结构的稳定性及磁性能、力学性能、自由能的影响规律及物理机理的探究;合金在临界点附近及多层膜在外场作用下的磁性能的研究;金属表面团簇结构特征及其稳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对合金设计和性能调控、薄膜的可控生长及性能优化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 
序号  | 论文题目  | DOI号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会议名称  | 发表 时间  | 署名情况  | 境外 合作  |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30字)  | 
1  | Anomalou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phase stability of δ-Pu1−xMx(M=Ga and   Al) alloys fro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 10.1103/PhysRevB.94.214108  | 李春梅  | 李春梅  | Physical   Review B  | 201612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是  | 为Pu基合金结构相变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2  | Composition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hase stability and elastic properties   of Co2Cr(Ga1−xSix) shape   memory alloys from first principles  | 10.1103/PhysRevB.98.224107  | 李春梅  | 李春梅  | Physical   Review B  | 201812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为Co2Cr(GaSi)合金结构相变及性能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 
3  |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osition-dependent properties and phase   stability of Co2YGa (Y = Cr, V) shape-memory alloys   from first-principles study  | 10.1103/PhysRevB.101.054106  | 李春梅  | 李春梅  | Physical   Review B  | 202002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为Co2YGa合金结构相变及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 
4  | Structures and stabilities   of small Co clusters on a Cu(111) surface: a theoretical study  | 10.1016/j.apsusc.2017.05.014  | 黄仁忠  | 黄仁忠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201708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发现金属表面团簇异常的可动性及其对薄膜生长的影响  | 
5  |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δ-Bi2O3 tuned by vacancy and doping: A first-principles   study  | 10.1016/j.ceramint.2020.08.123  | 黄仁忠  | 黄仁忠  |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202101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可以通过空位和间隙缺陷来调节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以获得更好的光催化性能  | 
6  | 摩擦不对称耦合布朗马达的定向输运  | 10.7498/aps.69.20191961  | 张旭  | 高天附  | 物理学报  | 202004  | 通讯作者  | 否  | 研究结论可为实验上生物分子机器的合成与制备提供理论参考  | 
7  |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and critical behaviors in Mn1.9−xCoxSn compounds  | 10.1088/2053-1591/aaf3c0  | 封文江  | 封文江  | Mater.   Res. Express  | 201903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Mn1.9−xCoxSn化合物的可逆磁卡效应及临界行为  | 
8  | Li4Ti5O12/activated-carbon   hybrid anodes prepared by in situ copolymerization and post-CO2   activation for high power Li-ion scapacitors  | 10.1016/j.jpowsour.2018.08.103  | 姜春海  | 黄仁忠  | Journal of Power Source  | 201810  | 通讯作者  | 否  | 制备出结构可控、性能优异的Li4Ti5O12-AC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  | 
成果简称  |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  | 自我评价  | 
材料物理研究  |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电极材料和金属表面分子吸附及催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如:首次实现SOFC氧电极中复合CuO,提高其氧离子传导能力;甲醛分子在合金表面吸附特性的电子结构问题研究等等。  |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 
序号  | 论文题目  | DOI号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会议名称  | 发表 时间  | 署名情况  | 境外 合作  |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30字)  | 
1  | Properties of Ce0.85Sm0.15O2-δ-CuO electrolytes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10.1016/j.ssi.2020.115331  | 田宁  | 于吉  | Solid State Ionics  | 202005  | 通讯作者  | 否  | 首次实现SDC-CuO复合材料作为SOFC电解质  | 
2  | Performance of Ba0.5Sr0.5Co0.8Fe0.2O3-δ/Ce0.85Sm0.15O2-δ-CuO   as a cathode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s  | 10.1016/j.jallcom.2020.154013  | 赵爽  | 于吉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2001  | 通讯作者  | 否  | 首次实现通过向SOFC氧电极中复合CuO,提高其氧离子传导能力。  | 
3  | Performance of Ni-Fe bimetal based cathode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 10.1016/j.ssi.2019.115203  | 于吉  | 田宁  | Solid State Ionics  | 202002  | 第一作者  | 否  | 首次通过向SOEC的Ni基氢电极中系统复合Fe来改善Ni基电极性能  | 
4  | First principle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formaldehyde   molecule on intrinsic  and doped BN sheet    | 10.1016/j.cplett.2019.04.041    | 刘士艳  |   张国英    |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201904  | 通讯作者  | 否  | 用第一原理对甲醛分子在本征及掺杂氮化硼片上吸附问题进行了研究  | 
5  | 缺陷与掺杂共存的黑磷烯甲醛传感 行为的电子理论研究    | 10.7498/aps.69.20200990     | 张国英    | 张国英    | 物理学报 CN 11-1958/O4  | 202012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研究了缺陷与掺杂共存的黑磷烯甲醛传感行为的电子理论  | 
6  | Dislocation dipole-induced strengthening in   intermetallic TiAl  | 10.1016/j.scriptamat.2017.09.010  | 何燕  | 何燕  | Scripta Materialia  | 2017.09.010  | 第一作者  | 否  | 研究了TiAl金属键化合物位错极化诱导的强化  | 
7  | Critical behaviors of a second order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in martensitic state of nominal Ni49Mn39Sb12 alloy  | 10.1016/j.jallcom.2017.10.147  | 封文江  | 封文江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1710.147  | 第一作者  | 否  | 研究了Ni49Mn39Sb12合金铁磁二级相变的临界行为  | 
8  | 原子模拟钛中微孔洞的结构及其失效行为  | 10.7498/aps.67.20171670.  | 何燕  | 何燕  | 物理学报  | 201805  | 第一作者  | 否  | 模拟研究了钛中微孔洞的结构及其失效行为  | 
成果简称  |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  | 自我评价  | 
星系颜色梯度、中微子质量及全息相变的探究  | 基于大样本研究红移z~1和z~2的恒星形成星系的紫外-光学颜色梯度,研究结果被2020年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年评》(2020, ARA&A,   58, 661)纳入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关于宇宙正午的恒星形成星系”重大研究进展特别引用,为理解遥远恒星形成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有重要贡献。中微子拥有质量的这一发现荣获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本研究是在理论上应用当前观测对中微子质量进行限制探究。引力全息性质的发现是引力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进展之一,在全息框架下,利用黑洞熵和两点关联函数探究了AdS时空质量引力及新 Gauss–Bonnet AdS黑洞下的相变行为。  |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 
序号  | 论文题目  | DOI号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会议名称  | 发表 时间  | 署名情况  | 境外 合作  |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30字)  | 
1  | THE UV–OPTICAL COLOR GRADIENTS IN   STAR-FORMING GALAXIES AT 0.5 < z < 1.5: ORIGINS AND LINK TO GALAXY ASSEMBLY  | 10.3847/2041-8205/822/2/L25  | 刘凤山  | 刘凤山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2016.05  | 第一作者  | 是  | 国际上第一篇大样本研究中高红移星系的颜色梯度论文  | 
2  | The Origins of UV–optical Color Gradients   in Star-forming Galaxies at z∼2: Predominant Dust Gradients but Negligible   sSFR Gradients  | 10.3847/2041-8213/aa7cf5  | 刘凤山  | 刘凤山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2017.07  | 第一作者  | 是  | 国际上第一次采用新颖方法给出z~2恒星形成星系的颜色梯度起源。    | 
3  | On the Transition   of the Galaxy Quenching Mode at 0.5<z<1 in CANDELS  | 10.3847/1538-4357/aac20d  | 刘凤山  | 刘凤山  |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 2018.06  | 第一作者  | 是  | 首次给出此红移处星系恒星形成活动较弱直至熄灭的完整图像  | 
4  | Exploring neutrino mass and mass hierarchy   in interacting dark energy models  | 10.1007/s11433-019-9431-9  | 冯露  | 张鑫  |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201908  | 第一作者  | 否  |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宇宙倾向于正排序的情况;高被引论文。  | 
5  | Constraints on active and sterile neutrinos   in an interacting dark energy cosmology  | 10.1007/s11433-019-1511-8  | 冯露  | 张鑫  |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  | 202005  | 第一作者  | 否  | 统一对比活性和惰性中微子情况,期待对实验有指引作用。  | 
6  | Holographic properties of phase transition   behavior in AdS spacetime of massive gravity  | 10.1016/j.physletb.2020.135393  | 李慧玲  | 李慧玲  | Physics Letters B  | 2020.03  | 第一作者  | 否  | 在全息框架下,利用两点关联函数探测AdS时空质量引力下黑洞的相变。  | 
7  | Holographic phase transition from novel   Gauss–Bonnet AdS black holes  | 10.1140/epjc/s10052-020-8245-7  | 李慧玲  | 李慧玲  | Eur. Phys. J. C  | 2020.07  | 第一作者  | 否  | 新 Gauss–Bonnet AdS黑洞能展现全息范德瓦耳斯相变。  | 
8  | The remnant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a Finslerian   black hole  | 10.1140/epjc/s10052-018-6252-8  | 李慧玲  | 冯中文  | Eur. Phys. J. C  | 2018.09  | 第一作者  | 否  | 在接近普朗克尺度下探测了芬斯勒黑洞的残余和相变  | 
成果简称  | 原创性、前沿性、突破性创新内容和学术贡献  | 自我评价  | 
新型光电检测技术与粒子激发及光谱研究  | 以光子晶体光纤与ZnO材料为基础,研发了高灵敏度、高选择与过滤性能的新型光电探测器件的研究方面,并首次在ZnO背靠背结构中实现了紫外随机激光的产生,首次构建了Pb4+-α-SiO2和Pb4+-β-SiO2新型激光拉曼晶体,研究了其稳定结构以及不同温度下和不同压力的拉曼光谱,应用OCT成像技术,首次研究了可见光谱对胚胎发育影响并对图像处理进行的比较分析  | □国际领先☑国际先进 □国内领先☑国内先进 □其他  | 
序号  | 论文题目  | DOI号  | 第一 作者  | 通讯 作者  | 刊物/会议名称  | 发表 时间  | 署名情况  | 境外 合作  | 体现论文水平的有关说明 (限30字)  | 
1  | All‑fber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with dual‑waist PCF structure   for highly sensitive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 10.1007/s00340-019-7221-0  | 高朋  | 张亚男  | Applied Physics B  | 201905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提出一种MZI-PCF折射率传感器,灵敏度可达263.5nm/RIU。  | 
2  | Raman spectra of quartz and Pb4+-doped SiO2   crystal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 10.3390/ccryst9110569  | 陈秀艳  | 陈秀艳  | Crystals  | 201910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下α-,β-SiO2及掺杂Pb4+后晶体结构与拉曼光谱。  | 
3  | Electrically pumped random laser from ZnO   nanocolumn based on back-to-back Schottky   structureElectrically pumped random laser from ZnO nanocolumn based on back-to-back Schottky structure  | 10.1007/s00340-018-6897-x  | 门海蛟  | 田宁  | Applied Physics B  | 201801  | 通讯作者  | 否  | 首次在背靠背结构中实现ZnO紫外随机激光  | 
4  | 可见光谱照明对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质量的影响  | 10.3964/j.issn.  | 王一鸣  | 田宁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803  | 通讯作者  | 否  | 首次研究了可见光谱对胚胎发育影响  | 
5  | 早期胚胎全场 OCT 图像的边界去模糊研究  | 10.16476/j.pibb.2017.0353  | 王一鸣  | 田宁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1809  | 通讯作者  | 否  | 首次对胚胎OCT图像进行清晰化处理。  | 
6  | High spectrum selectivity and enhanced responsivity of a ZnO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 realized by the addi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layer  |  10.1039/c6cp03504c  | 于吉  | 田宁  |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 201607  | 第一作者  | 否  | 首次利用ZnO纳米颗粒层作为滤波层,实现了高选择性的ZnO光电探测器  | 
7  | Ultraviolet photodetector based on sol-gel   synthesized MgZnO nanoparticle with photoconductive gain  | 10.1016/j.jallcom.2016.01.169  | 于吉  | 田宁  |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2016011  | 第一作者  | 否  | 首次利用溶液法制备MgZnO 纳米颗粒探测器,性能与薄膜探测器相当  | 
8  |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for electron   impact excitation of    molecular hydrogen using the momentum-space multichannel    optical method   | DOI: 10.1088/1674-1056/25/4/043401   | 王远成  | 王远成  | Chin. Phys. B   | 201604  |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  | 否  | 发展分子碰撞多通道光学势方法计算电子与氢分子碰撞激发过程  | 
  | 
  | 
  | 
  | 
  | 
  | 
  | 
  | 
  | 
  | 
  | 
  |